区长

governor
铁东区人民政府   2017-07-12 09:48   来源: 区卫计局

铁东区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

  按照国家、省、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文件要求,铁东区高度重视这一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,严格执行医改政策,明确改革重点,采取有效措施,改革成果日益凸显。

  新农合作撑起了农民健康的“保护伞”。铁东区以“便民、高效、廉洁、规范”的服务宗旨作为行为准则,本着公开、公平、公正的原则,统一政策,严格把关,新农合工作稳步推进。参合人数逐年增加,目前,全区农民参合总数8.9万人,全年参合受益农民1.2万人次,补偿金额4976.6万元。补偿范围不断拓宽,住院、慢病门诊、特殊疾病门诊、普通门诊等补偿一次性到位,补偿效率不断提升。服务内容逐步增加,铁东区还为每名参合人员在基金内支出30元投入商业保险公司给予大病保险。同时,在省规定的32种基础上,增加到52种,成为全省门诊慢病补偿病种最早最多的(县)区。

  药品“零差率”垒起了群众看病贵的“承重石”。铁东区不断加大政策、财力等各方面支持力度,分层次全力抓好基本药物制度的落实。正面引导,消除医务人员对实施药品“零差率”会影响收入待遇等切身利益的顾虑。同时,也加强对百姓的宣传引导,给百姓吃上得实惠的“定心丸”。区内从乡镇卫生院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村卫生室先行试点,最后在公立医院全面铺开,使药品“零差率”工作落得稳、落得实。适当增加财政对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和公立医院改革的投入,加大对以医生为核心的分配机制倾斜力度。截至目前,省基药平台采购药品2766万元,累计让利于民800余万元,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“看病贵”的问题。

  基层医疗服务成为服务百姓健康的“护身符”。按照“小病进社区,大病进医院”的分级医疗目标,铁东区进一步强化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,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医疗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,提高群众基层就医满意度。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。铁东区4家乡镇卫生院,均利用国家建设项目进行了新建、改扩建,已全部达标;成立了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服务辖区居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工作,满足公共卫生服务需求,就医环境焕然一新。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50家,面积均为80平方米以上,科室设置科学,环境优美,极大地方便农民患者。整合资源提升服务能力。依托区妇幼保健所的检验设备,成立了铁东区基层医疗机构集中检验中心,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享,有力地支撑了妇幼、老年人和其他患者的服务需求。增加医疗机构设备投入,针对区内卫生系统人员实际情况,统一招考专业技术人员,加强了技术力量,提升了服务能力。

  服务均等化成为医疗体制改革的“助推器”。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和要求,铁东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乡镇卫生院、村卫生室均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。铁东区新建城乡居民健康档案,累计建立27万人,建立电子档案26万人。结合区内人口老龄化的实际,致力于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,将常见的老年慢性病列入服务的重点项目,切实解决老年人在就医用药等方面的问题,开展适宜人群免费体检。目前,为全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进行健康体检1.96万人。规范化管理日趋完善,全区儿童接种4万人次,国家规范疫苗接种率均在95%以上。实行规范化管理,完善了医疗质量管理长效工作机制,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、精细化水平,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度、满意度。


[纠错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