夯实教育基础 推进均衡发展
——铁东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稳步提升
近年来,铁东区把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、促进教育公平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,作为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政治任务,作为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,不断加大教育投入,优化教育资源配置,营造教育公平环境,提高教育教学质量,提升群众满意度,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稳步提升。
统筹城乡学校布局。将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纳入城乡发展总体规划,制定《铁东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方案》,保证学生就近入学。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点布局,按标准配齐数学自然实验仪器、音体美器材,生均图书册全部达标,实现“一人一套课桌凳”。教学点全部接入互联网,采用视频会议系统,实现远程授课,保证教学点开足开齐课程。通过走教、支教、对口交流等多种途径,把交流的骨干教师分配到村小和教学点任教,满足教育教学需要。
改善学校办学条件。加强薄弱校基础设施建设。制定了五年改薄计划,2014年——2018年用于薄弱校改造资金3032万元,设备采购资金573.11万元,加速了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,改善了办学环境。大力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,宿舍全部符合“一人一床位”的标准。改善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场地,配备的音体美器材、图书馆、活动室、广播站等能够满足教学和文化生活需要。全区学校普遍开展社团活动,现有社团408个,固定时间活动时间,各类功能室、场地全部开放给学生使用。
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。优化城乡教师配置,县域内教师编制标准统一,配齐配全任课教师。加大乡村教师培训力度,2018年乡村教师参与国培计划人次占比49/67。并通过申请“特岗教师”“三支一扶”人员等方式补充农村教师资源,逐步解决农村教师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。2016年——2018年,共招聘特岗教师63人,“三支一扶”17人,特岗教师全部在农村学校任教。扩大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规模。三年来共招收11名“硕师”到乡村任教。加大教师交流力度,参与交流的县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参与比例占12%。积极改善乡村教师待遇,落实乡镇工作补贴,充分调动了乡村教师工作积极性。
健全教育管理体系。落实校长负责制,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,推进学校领导班子双向进入、交叉任职,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。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,明确学校办学章程、人员岗位职责,实行校务公开,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。实施绩效考核,对量化标准、岗位设定、量化办法、考核办法、结果运用提出明确要求,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。完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管理机制,实行一体化考核评价。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,提升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师德水平。实施大学区管理。组建五大学区,实现学区工作制度化、学区师资优质化、学区活动一体化、学区教研整体化、学区发展特色化的大学区管理模式,对农村学校的对口帮扶,推进优质资源共享。同时,严格招生入学管理。合理制定招生计划,严肃招生纪律,消除大班额现象。
加快学前教育发展。坚持“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、公办民办并举”的办园体制,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,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,推进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,逐步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,以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,“小学化”现象基本消除。推进乡镇中心园建设,公办乡镇中心园覆盖率达到100%。合理发展村小学附设幼儿园。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优质学前教育机构,对农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申请奖补资金政策相应放宽,增加幼儿园数量,2018年普惠性民办幼儿园45所,民办园总数60所。加强学前教育管理。强化“小学化”专项治理,加强保育工作管理,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。开展对农村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,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。采取积极措施,妥善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入园。
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。实现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和“两免一补”政策城乡全覆盖。加强校园安全保障。签订各项安全责任书和承诺书,落实人防、物防、技防相关制度和设备,明确职责和操作规程,保障经费。聘请法制副校长,定期开展安全、法制和治安等方面的教育,学生受教育面100%。幼儿园与派出所建立安全联动机制,建立全覆盖的安全保护体系。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,近两年共安置小学3343人,中学1397人,安置率达到100%。加强特教教师的定向培养,两年来接受定向培养教师9人。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救助和教育资助力度。两年来,为经济困难学生争取助学金56.8万元帮助568名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。